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黨委書記曾海燕:堅持黨建統領思政引領,培養造就忠誠可靠的新時代公安拔尖創新人才
2023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在讀英烈子女回信,對人民警察的神圣職責作出了深刻闡述,對公安英烈的崇高精神給予了高度贊揚,對英烈子女的成長進步提出了殷切期望,為奮力推進公(gong)安(an)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兩年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黨(dang)委持續學習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以高質量黨建統領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思政引領公安英才培養,認真回答好“教育強國建設,公大何為?”的時代之問,制定實施學校《關于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推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統籌推進“六個一工程”和“六個有組織建設”,加快推進“全國領軍、世界一流”公安高等學府建設步伐,著力培養造就忠誠可靠的新時代公安拔尖創新人才,為教育強國建設和公安工(gong)作(zuo)現代化積(ji)極貢獻智慧力量(liang)。
聚焦“絕對忠誠(cheng)、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系(xi)統(tong)構建“四位一體”黨建工作體系(xi)
(一(yi))堅持政治建(jian)設統領,打造(zao)“公大姓黨”忠(zhong)誠(cheng)教育(yu)矩(ju)陣(zhen)
一是強化思想理論武裝。研究制定《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黨(dang)委(wei)貫徹落實〈中國共產(chan)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則〉實施細則》,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給學校在讀英烈子女重要回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黨內政治要件和首要學習內容,深入貫徹落實各級各部門決策部署精神,堅決抓好貫徹落實。通過黨組織書記(ji)年終黨建述職(zhi)、校內政治巡查等方式強化(hua)理論(lun)學習監督檢查,推(tui)進學習實效(xiao)轉化(hua)。
二是創新黨性教育載體。依托公(gong)安部警示教育展覽組建學生講解團,通過案例剖析、互動問答等形式,為全國政法機關、公安院校師生(sheng)提(ti)供6萬余人次廉(lian)潔(jie)教育服務,形成“明事理、知(zhi)敬畏、傳清廉(lian)”的(de)育人品(pin)牌。同(tong)時,將參觀展覽納入新生(sheng)“開學第(di)一(yi)課(ke)”和畢業(ye)生(sheng)“離校結業(ye)課(ke)”,系好預備警官職(zhi)業(ye)生(sheng)涯“第(di)一(yi)粒扣子”。
三是深化紅色基因傳承。開展“弘揚教育家精神、堅守育人初心使命”系列首課活動,每學年開學季由校黨(dang)委書記為全體新生講授“入學第一課”,校長為全校教職工講授“學年第一課”。通過“支部好案例、書記(ji)好黨課、黨員好故事”交流工作坊,深入挖掘公安(an)英模校友事跡,打造“沿著公安英模的(de)足跡擎旗奮(fen)進”等特色黨(dang)課,激發師(shi)生忠(zhong)誠擔當的(de)政治品格。
(二)推動基層黨建創新,實施“一支部一特色”培育工程
一是創新支部學習模式。交通管理學院第二學生黨支部探索“讀經典、講經典、踐經典”三步學習法,通過研讀馬(ma)克(ke)思主義原著、黨員講黨課、與公安(an)一線黨支部結對實(shi)踐等方式,提升理(li)論學習實(shi)效。該支部入選第四(si)批“全國黨建工作(zuo)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
二是構建黨建聯合體。治安學院學生一支部與云南獨龍江(jiang)邊境派出所、西藏玉麥邊境派出所等基層黨組織組建“我們都是收信人”黨建聯合體,跨越千里開展線上線下聯學(xue)聯建,實現理論共(gong)學、資源共享、實(shi)踐共促(cu),相關經驗被黨(dang)建網專題報(bao)道。
三是完善基層治理機制。健全完善“書記信箱”制度,實行“接訴即辦”閉環管理體系,制定《中國人民公安大(da)學督辦(ban)工作(zuo)辦(ban)法》,將師生(sheng)訴(su)求辦(ban)理納入(ru)績效考核,2025年累計(ji)解決關涉師生(sheng)切(qie)身利(li)益的相關訴(su)求問題18件,推(tui)動“接訴(su)即(ji)辦(ban)”向“未訴(su)先辦(ban)”轉變。推(tui)行周三、周五下午“無會日”制度,精簡會議數量30%,著力提(ti)升工作(zuo)質(zhi)效。
(三)開展“黨建+”實踐融合賦能,推動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耦合
一是開展“黨建+人才培養”。推動教學學院黨組織與公安機關黨組織建設“協同育人黨建聯合體”,實施“公安(an)實戰化課程建設計劃”,與公安部業務局、地方公安機關合作開發建設“一個公安部業務局一課、一個地市公安(an)局(ju)一(yi)課(ke)(ke)、一(yi)個基層派(pai)出所一(yi)課(ke)(ke)”,形成“實(shi)戰專(zhuan)家主講(jiang)+學術(shu)教師主持”的新型課(ke)(ke)程體系(xi)。推行黨員領導干部聯(lian)(lian)系(xi)學生(sheng)區(qu)隊和帶頭講(jiang)思政(zheng)課(ke)(ke)制度(du),校、院兩級黨員領導干部每學期為(wei)聯(lian)(lian)系(xi)區(qu)隊學生(sheng)開展思政(zheng)教育座(zuo)談會,為(wei)學生(sheng)講(jiang)授思政(zheng)課(ke)(ke)和形勢政(zheng)策課(ke)(ke),在學生(sheng)思想政(zheng)治教育方面發(fa)揮示范引領作(zuo)用。
二是開展“黨建+科研創新”。探索在承擔重點科研任務的科研團隊成立臨時黨支部,強化黨建賦能。聚焦建設警務科技創新高地,組建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研究團隊,協同推進“重大項目實施行動”等4項專項任務,2025年獲批公安(an)部技術研(yan)究計劃項目(mu)數量同比(bi)增長(chang)2倍、警用裝(zhuang)備研(yan)發(fa)項目(mu)資金(jin)創歷史新(xin)高。
三是開展“黨建+服務保障”。推行“黨員責任區”制度,通過在“一站式”學生社區設立“黨員先鋒崗”、在實驗室設立黨員安全崗等做法,讓黨員在對應保障崗位上“亮身份、踐承諾”,著力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黨建+部門協同”,校黨委協調基建處、資產處、財務處等部門黨組織強化保障服務協同共建,實施“綠色學校”“節水型校園”建設,構建具有公安院校特(te)色(se)的綠色(se)治理體系,有(you)效(xiao)實現水電熱能等資源(yuan)節約(yue)目標。建立校級資產共(gong)享平臺(tai),強(qiang)化智慧資源(yuan)管理,調劑盤活閑置房(fang)屋、館所、科研設備等循環使用,大幅(fu)提(ti)高資源(yuan)利用效(xiao)率(lv)。
(四)推進作風建設攻堅,構建“全周期管理”監督體系
一是壓實主體責任。制定實施學校《2025年度全面從嚴管黨治警主體責任重點任務安排》,將黨建工作納入校屬單位績效考核,實行“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形成“黨委抓統籌、基層(ceng)挑大(da)梁、黨員沖在前”的責任鏈(lian)條(tiao)。
二是深化警示教育。堅持全(quan)面從嚴管黨(dang)治(zhi)警(jing)(jing),大力(li)加強(qiang)政治(zhi)意識教育和“中共黨(dang)員(yuan)、人民警(jing)(jing)察、人民教師”三重身份(fen)教育。突出(chu)政治(zhi)標準,常態化開(kai)展政治(zhi)紀(ji)律政治(zhi)規矩警(jing)(jing)示教育,組織觀看(kan)《警(jing)(jing)鐘》《零容忍》等專(zhuan)題片,運用身邊(bian)人、身邊(bian)事強(qiang)化警(jing)(jing)示震懾。2025年開(kai)展警(jing)(jing)示教育活動實現(xian)全(quan)覆蓋。
三是強化科技賦能。以數字(zi)化工具(ju)為抓手,構(gou)建(jian)“監(jian)督精準化、流程智能化、服務(wu)人性化”的新型治理(li)模式(shi)。上(shang)線(xian)“一(yi)網通(tong)辦(ban)”平臺,面(mian)向全校師生(sheng)(sheng)提供信息門(men)(men)戶、服務(wu)門(men)(men)戶、預約大廳(ting)和數據門(men)(men)戶等(deng)一(yi)站式(shi)服務(wu),其中預約大廳(ting)上(shang)線(xian)心(xin)理(li)、就業(ye)、場館、掛號(hao)等(deng)18項(xiang)服務(wu)。建(jian)成(cheng)“一(yi)網通(tong)審(shen)”模塊,實現OA、教職(zhi)工請銷(xiao)假、學生(sheng)(sheng)請銷(xiao)假、財務(wu)系統、一(yi)件事、智慧(hui)學工、科研(yan)系統等(deng)10個核心(xin)系統待(dai)辦(ban)事項(xiang)整合。有效實現“數據多(duo)跑(pao)路、師生(sheng)(sheng)少跑(pao)腿”。

校黨委書記(ji)曾海燕為(wei)2025級新生講授(shou)“開學第一課(ke)”
聚焦思政引領力,著力打造“固本培元、育警鑄魂”的“公安特色+思政教育”工作體系
(一(yi))堅持以(yi)大思政(zheng)課“育人(ren)主(zhu)渠道”鑄魂(hun)育人(ren)
一是聚焦忠誠警魂。制定《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英雄之路”鑄魂育人工程建設方案》,系統實施“英雄之路”鑄魂育人工程,扎根中國大地、立足公安實戰、賡續英雄基因,聚焦黨建統領、治理賦能、課程筑基、實踐淬煉、文化浸潤、平臺協同六大維度,探索構建熔鑄77年辦學紅色血脈、扎根公安實戰淬煉、融匯公安英模精神的公安院校大(da)思政育人(ren)體系,將(jiang)忠誠(cheng)基因植入(ru)學生靈(ling)魂、融入(ru)學生血脈。
二是創新打造“三進三同?六維共育”育人模式。推(tui)進(jin)英(ying)模精神進(jin)課(ke)(ke)堂(tang)、進(jin)支部(bu)、進(jin)學(xue)生(sheng)社區,通過(guo)案例教(jiao)學(xue)、主(zhu)題黨日、交流研討等形式(shi)實現(xian)價值(zhi)引(yin)導全覆蓋。通過(guo)“教(jiao)師—學(xue)生(sheng)—英(ying)模”三元(yuan)主(zhu)體同(tong)(tong)場活動(dong)、同(tong)(tong)頻交流、同(tong)(tong)心共(gong)鳴(ming),實現(xian)榜(bang)樣(yang)示范從課(ke)(ke)堂(tang)延伸到基層、從理(li)論學(xue)習深化為(wei)情感(gan)認(ren)同(tong)(tong)的育人效(xiao)果,有效(xiao)推(tui)動(dong)學(xue)警(jing)職(zhi)業(ye)價值(zhi)觀的內化與踐(jian)行。
三是構建忠誠育警“大思政課”課程集群。從政治素(su)質(zhi)提升、職業素(su)質(zhi)和人文素(su)質(zhi)拓(tuo)展(zhan)、社會實(shi)(shi)(shi)踐(jian)實(shi)(shi)(shi)訓(xun)三個維度,以(yi)忠(zhong)誠(cheng)(cheng)教(jiao)(jiao)育(yu)為核心,構建起“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shi)(shi)(shi)踐(jian)實(shi)(shi)(shi)訓(xun)課、系列主題公開課”的集群式(shi)、模塊式(shi)“五位一體”忠(zhong)誠(cheng)(cheng)教(jiao)(jiao)育(yu)課程體系,引導各(ge)課程要素(su)向(xiang)忠(zhong)誠(cheng)(cheng)教(jiao)(jiao)育(yu)聚集。
(二)堅持以警務化管理“育人主陣地”強基固本
一是嚴格警務化管理各項制度要求。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公安院校警務(wu)化管(guan)理規(gui)定,強(qiang)化警務(wu)化管(guan)理育人的功能優勢,堅持從嚴(yan)管(guan)理、從嚴(yan)要求,高標準落實警務(wu)化一(yi)日(ri)管(guan)理制(zhi)度,鍛造學生令行禁止(zhi)、紀律嚴(yan)明(ming)的過硬作風。
二是科學制定警務化管理標準和評價實施辦法。公平公正開展評價考核,設立學生警務化督察檢查制度,制度化開展警務(wu)化隊列會(hui)操、內務(wu)評比,在創先(xian)爭(zheng)優(you)中強化學(xue)生自我管(guan)理能(neng)力(li),培育團隊協(xie)作能(neng)力(li)和集體榮譽感。
三是拓展警務化教育管理內涵。多措(cuo)并舉(ju)(ju)促進警務化管理和(he)學(xue)生黨團組(zu)織(zhi)建(jian)設、學(xue)業管理和(he)“五(wu)育并舉(ju)(ju)”綜合素(su)質測(ce)評有機融合,統籌推進學(xue)生政治鍛造、忠(zhong)誠使(shi)命、警察精神(shen)、專業能力的全方(fang)位培養塑造。
(三)堅持以公安(an)實踐和志愿服務“育人主戰場”育警鑄劍
一是構建“思政小課堂+社會大課堂”雙軌育人體系。將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公安實習、志愿服務等實踐平臺作為錘煉學生的“淬火熔爐”,組建“思政課專任教師+專業課教師+學生工作干部+公安(an)英模+理論專家”的忠誠教育“大師資”團隊,依托“公(gong)安英(ying)模進公大(da)”“優秀(xiu)校友回公大(da)”等(deng)活(huo)動,開(kai)設“忠誠(cheng)的道路”系列公開(kai)課(ke),打造“雙師(shi)課(ke)堂(tang)”,形成協作聯動的忠誠(cheng)教(jiao)育共同(tong)體。
二是打造公(gong)安特色校園文化多維育人環境。大力(li)塑造“忠(zhong)(zhong)誠(cheng)、法(fa)治、英(ying)雄、廉政(zheng)”的特(te)色校(xiao)園文化,將警察(cha)博物館、校(xiao)史館、忠(zhong)(zhong)誠(cheng)廣場(chang)等場(chang)所(suo)作為環境育人的重要(yao)依托(tuo),打造忠(zhong)(zhong)誠(cheng)教育系列(lie)經典(dian)活動品牌,拍攝“榮(rong)光”系列(lie)英(ying)模校(xiao)友訪(fang)談(tan)紀(ji)錄片,構建“課(ke)內外——校(xiao)內外”環境育人體系,實(shi)現“顯性思(si)政(zheng)課(ke)程(cheng)”與(yu)“隱性思(si)政(zheng)課(ke)程(cheng)”同頻共振(zhen)。
三是將校內思政“小課堂”同實戰實踐“大課堂”緊密結合。先后組織2萬余名學生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國慶70周年盛典、慶祝建黨百年、北京冬奧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sheng)利(li)80周(zhou)年等(deng)國家(jia)重大活(huo)動服務保障(zhang)工作,充分挖掘蘊含其中的(de)育人功能,在承擔重大任務中涵養學生家(jia)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國慶70周(zhou)年盛(sheng)典,學校(xiao)師生接受黨和人民檢閱(yue)

學校師生參加北(bei)京冬奧會志愿服務
聚焦實戰化國際化,努力培養支撐服務公安工作現代化的拔尖創新人才
(一(yi))深(shen)入實施實戰化學科專業改革,著(zhu)力培養“專業尖兵”
一是優化學科發展布局。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打造大安全學科體系服務國家安全。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公安工作現代化建設要求,探索建立以國家戰略、科技發展和實戰需求為牽引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布局低空安全、新型犯罪治理等急需學科專業。以公安(an)學科領域的標識性概念研究和原創性理論研究為抓手,扎實推進中國特色公安學科(ke)自主知識體系建設。
二是前瞻性調整專業設置。緊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公安(an)工作和高等教育提出的新挑戰新要求,聚焦智慧警務建設,緊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公安(an)業務各領域的應用,優化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向教育部(bu)備案電子證據、跨境犯罪治理、智能警務技術等3個“雙千計劃”微專業。開設數字偵查、網絡安全與執(zhi)法、涉外警務、公安人工智能等4個校級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獲批4個教育部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原創性教材培育項目,位居全國“雙(shuang)一流”高校前列。
三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進“三全育人”培養卓越警務人才。緊緊圍繞公安實(shi)(shi)(shi)(shi)戰(zhan)(zhan)需求(qiu),持續深化(hua)(hua)“教(jiao)學(xue)研練戰(zhan)(zhan)”一體化(hua)(hua)培(pei)(pei)養模式改(gai)革,統(tong)籌銜接理論(lun)與(yu)實(shi)(shi)(shi)(shi)踐(jian)、教(jiao)學(xue)與(yu)實(shi)(shi)(shi)(shi)戰(zhan)(zhan)、課堂與(yu)現場等培(pei)(pei)養環節,持續優化(hua)(hua)實(shi)(shi)(shi)(shi)驗、實(shi)(shi)(shi)(shi)訓(xun)、實(shi)(shi)(shi)(shi)習、實(shi)(shi)(shi)(shi)戰(zhan)(zhan)有機結合的(de)實(shi)(shi)(shi)(shi)踐(jian)教(jiao)學(xue)體系,讓學(xue)生在(zai)實(shi)(shi)(shi)(shi)戰(zhan)(zhan)中得(de)到教(jiao)育、培(pei)(pei)養和鍛煉。
(二)深入實施科研管理體制改革,著力培養“創新尖兵”
一是大力推進有組織科研。積極貫徹落實公安部科技興警三年行動計劃,深化科研平臺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抓好實戰化科研協同創新,探索實施公安機關、公(gong)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jian)實(shi)戰(zhan)科研平臺,著力打造集(ji)學術專著、研究論文、智庫報告、培訓課程(cheng)、孵化(hua)項目于一體的(de)標志性(xing)產(chan)出體系(xi)。
二是積極發揮全國公(gong)安院校“排頭兵”地位作用。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申報國家科學技術獎并獲提名,獲得省部級科研獎項2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申報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學校期刊方陣和智庫建設水平持續躍升,《中國人民公(gong)安(an)大學(xue)學(xue)報(社(she)會科學(xue)版(ban))》入(ru)選CSSCI(2025—2026)來源期刊,搭建(jian)由9個(ge)省部級實體性科研機(ji)(ji)構和40多個(ge)校(xiao)級非實體性科研機(ji)(ji)構組成(cheng)的矩陣,今年(nian)以(yi)來已有264份智庫成(cheng)果被(bei)采納。
三是創建未來警務學院。打造集“教、學、研、練、戰、賽、產”于一體的學生科研創新工場,旨在應對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數據警務等領域對公安創新人才(cai)的(de)新要求(qiu),構建學(xue)生主體(ti)、學(xue)科(ke)融合、課程整(zheng)合、資源聚合、用學(xue)結合、本研貫通的(de)人才(cai)培養(yang)體(ti)系。學(xue)生今年在省(sheng)部級(ji)以(yi)上(shang)科(ke)技(ji)學(xue)科(ke)競(jing)賽(sai)中已斬獲特等獎4項(xiang)(xiang)、一等獎17項(xiang)(xiang)、二等獎25項(xiang)(xiang)、三(san)等獎51項(xiang)(xiang)。
(三)深入實施國際警務執法與教育交流合作,著力培養“國際警務尖兵”
一是正式加入國際刑警組織全球學院聯盟。學校于2025年7月代表全國公(gong)安院校正式加入國際刑警(jing)組織全球學院聯盟,依托該平臺積極與國際頂尖警察院校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健全雙向人才交流與長效對接機制,共同應對新型犯罪挑戰,分享中國警務經驗,助力提升國際執法合作(zuo)水平(ping),持(chi)續產出具有國(guo)際影響力的學術(shu)成果和精品培訓項(xiang)目。
二是持續舉辦高層次國際論壇與培訓項目。連續舉辦十三屆國際警務論壇,累計吸引來自30個國家250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形成《國際警務論壇學術成果匯編》等重要智庫成果。連續舉辦四屆“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論壇(連云港)”國際警察教育合作分論壇,并于2025年9月分論壇舉辦期間正式發布《國際警察教育合作“三個一”行動計劃》,倡導框架內各警察院校秉持伙伴共建、需求對接、成果共享原則,深化執(zhi)法能力建設合作,積極(ji)構建警察院校命運共同體。
三是不斷深化國際警務教育培訓與執法合作交流。每年有計劃選派學生赴外國警察院校訪學、到瀾湄執法合作中心等國際組織開展專業實習,為涉外公(gong)安法治人才培育搭建高端陣地。累計為50余個國家培訓近800名執法官員,業務領域涵蓋反恐、網絡安全、跨境犯罪偵查等領域,持續提升學校國際執法(fa)培訓的品(pin)牌影響力與(yu)專業認可(ke)度。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與國際刑警組織共同簽署《中國人民公安(an)大學加入國際(ji)刑警組織全(quan)球學院聯盟協議書》